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2014年第10期(总第六十三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07-02 [来源]: [浏览次数]:

内部交流资料 仅供参考

旅 游 动态

2014年第10期(总第六十三期) 2014年6月30日

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旅游研究所主办 星期一

本期导读:

l 大运河、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l 申遗成功各地擦亮“金名片”

大运河、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i)、(iii)、(iv)。

关于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符合世界遗产标准(ii)、(iii)、(v)、(vi)。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而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时期都曾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

“活态”文化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显著特征。山东济宁以南的部分仍在通航,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他一些河道转变成为景观河、灌溉河、排涝河,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大运河的“活”还体现在她始终是一条不断发展变化的运河。历史上,因为黄河改道等自然原因,大运河就曾多次变迁。近代以来,随着传统功能部分退化,运河使用功能发生变化,管理维护设施不断更新,运河沿线城市面貌也持续改善,而这些变化共同为大运河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价值做出贡献。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活态”遗产持续利用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沿线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2006年、2013年国务院相继将京杭大运河和大运河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国务院批准开展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大运河保护成为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国务院指导下,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牵头,沿线8省(市)和国务院13个部门建立了跨地区、跨部门协商机制;在省部会商小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颁布实施了大运河遗产的专项保护法规、联合协定和国家级、省级、市级保护规划;完成了大运河全线遗产资源调查;组织实施了一批大运河遗产保护、展示工程;建立了大运河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大运河沿线35个城市还建立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规定》,进一步确保大运河遗产得到整体保护。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取得丰硕成果。在大运河申遗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大运河保护给予高度关注,掀起认识、研究、爱护大运河的社会热潮,吸引大量社会资源也向大运河遗产保护领域聚集,使遗产保护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跨省跨部门协调机制、层次分明的保护规划体系以及涵盖全部申报遗产、多层级监测和档案信息体系的建立,为巨型活态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有益尝试。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始终坚持将运河遗产保护与延续运河功能相结合,与城镇发展建设相结合,与历史文化展示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保护和申遗工作助力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并推动沿岸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沿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改善。大运河不仅成为增强文化凝聚力、创造力、亲和力的精神家园,更逐步成为广大民众宜业宜居的美好家园,成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68.16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89963.13公顷。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中国和中亚各国为保护丝绸之路遗产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推动和指导下,国家文物局会同外交部、教科文全委会等相关部门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跨国协商,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调与沟通,增强我国在申遗进程中的话语权,确保申遗按照正确的技术路线顺利进行。同时,督促、指导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各级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开展制订和颁布实施保护管理法规、规划,设立保护管理机构,实施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监测等工作。国家文物局加强组织协调,为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管理机制。相关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团队,协调文物及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高质量地完成了申遗准备工作。丝绸之路沿线人民群众和利益相关者对申遗工作也给予了坚定的拥护和支持。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丝绸之路申遗,极大地改善了文物周边的环境,为地方民众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空间,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发挥了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并为促进遗产地旅游业进步,增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反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丝绸之路申遗在项目选择、价值研究、协调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对于丝绸之路后续跨国申遗项目以及我国系列申遗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并进一步扩展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领域和空间,丰富和深化了世界遗产的理论和实践,将促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深入发展。

申遗成功各地擦亮“金名片”

加大合作力度

丝路申遗成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无疑是一剂催化剂。新疆中亚研究所专家孟楠说,申遗成功将为丝路沿线贯通成一条旅游产品线路提供可能,从而也为降低沿线旅游产品线路的成本价格提供了依据,通过开展旅游也将使得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局长伊那木·乃斯尔丁介绍,前不久,自治区旅游局和南航新疆分公司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促销新疆旅游产品,并在三国设立新疆海外旅游营销中心。新疆要继续加大与中亚、西亚国家的跨国合作力度,最大限度地挖掘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价值。

6月24日,由京杭大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旅游部门组成的“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运河沿线六省18个城市在这里成立城市旅游推广联盟,制定联盟章程,形成共识,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大业,对于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表示,此次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浙江将和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携起手来,努力把京杭大运河这条千年“黄金水道”,打造成一条美景水道、文化水道、绿色水道和旅游水道,合力打造运河旅游黄金区。

企业积极参与

目前,境内外多家旅行社纷纷就丝绸之路旅游产品进行强力促销,组合成多种含有丝绸之路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产品。新加坡华运旅游集团曾多次组织丝绸之路旅游专列到新疆旅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喀什地区等地均是该旅行社的力推项目。该集团负责人李良义表示,近期将推出新东方快车业务,组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游客到吐鲁番、乌鲁木齐和喀什这条具有新疆民俗特色的旅游线路。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这块金字招牌对东南亚游客而言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在6月12日至6月19日的山东省高铁旅游推介会上,“儒风运河”旅游线路首次向全国游客亮相,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相关市与旅游企业达成众多合作协议和组团意向。于冲表示,将借助高铁等便捷的交通方式,联合杭州等运河沿线城市,策划衔接跨省市的运河旅游线路,挖掘展现最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民俗节庆和地方美食,让游客体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运河风情。

主编:孙振杰 电子邮箱:tourismtrends@126.com

地址: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 欢迎各位师生投稿、提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