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6期(总第五十九期) 2014年5月5日
据国家旅游局消息,2014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再次迎来出行高峰。城市休闲游、周边游、短线游仍是市场主流,自驾车自助游占比例增加。出境游方面以短线为主,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热点目的地。4月30日至5月3日,国家旅游局未接到旅游安全事故及重大投诉报告。
5月1日至3日,全国重点旅游市场运行平稳。北京市150家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550.6万人次,与去年持平;天津市接待游客203.12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实现旅游总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2.4%;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两成。
五一小长假期间仍以中短线旅游为主,郊野踏青、田园采摘、温泉养生等适合全家出游的旅游产品受到市场青睐。2天至3天的城市周边游、乡村休闲游选择游客较多。不少游客通过“拼假”方式延长五一假期。从市场选择来看,4天至6天的中长线旅游产品较受欢迎。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五一国内中长线方向以福建、海南及云南等地最热门。出境游方面,以台湾、香港、韩国、巴厘岛、日本等地最受欢迎。
此外,由于各地旅游部门积极宣传文明旅游,今年五一假期游客文明出游意识有所提高,媒体负面报道明显减少。
只需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懂得刷二维码,花上100元,就可365天畅游北京近40家特色景区……4月22日,北京首次推出的电子年票正式与市民游客见面了。
据了解,该年票拥有电子年票和纸质年票两种形式。游客购买后会获得相关票号,并可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转送亲友。电子年票激活后以二维码的方式存储在游客手机中,在游览北京相关景区时,游客只需出示手机二维码,就可以实现检票入园。并且,该年票在一年有效期内,同一个景区可以无数次免费游览,但同一天时间只允许进入一次。
据年票发行方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协会秘书长王庆伶介绍,电子年票的推出是践行智慧旅游、提升游客体验的有益尝试,既节省出游费用,又节省排队时间。通过该电子平台,后台还可以为游客统一推送交通、餐饮、景区客流量等服务方面的即时信息。
山水明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纯刚介绍,游客可通过指定官网和指定公园两种方式购买这种年票,据了解,自销售启动的3天内,已销售150余张。他说,游客在激活时需上传使用者的照片和身份证号码,存储于“云端”,因而,电子年票不存在伪造、丢失的情况。
“在对以往电子门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北京风景年票产品在设计上尊崇‘越智慧、越简单’的理念,游客和景区只需各自拥有手机,就可实现二维码扫描,既不需要复杂的流程,也不需要额外添加设备。”李纯刚说。
另据了解,为提升游客使用体验,电子年票通过收集用户基本信息、记录入园次数,并通过对用户习惯的数据分析,可对他们精准地定位,继而推送信息。
景区有36家,其中包括八达岭、十三陵、居庸关、慕田峪、周口店等世界文化遗产,西山、鹫峰等森林公园,云居寺、戒台寺等传统人文景点,另外还有石花洞、古崖居、雁栖湖、水立方等特色景区。
王庆伶介绍,电子年票是景区年票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服务游客、管理游客的新理念。电子年票依托手机APP平台,及时对景区游客量进行即时发布和大数据分析,将相关数据适时推送至游客本人和相关景区,做到提前谋划、事前引导。而把监测的游客量等数据发布到平台上,也帮助景区做到预先调节,防止出现游客短时期过度集中而导致游客体验下降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电子年票可为周边景区提供整体宣传、统一推广、合作营销的平台,通过推出多种针对不同景区特色、富有创意的活动,使景区营销、管理和服务都更上档次。
李纯刚说,对行业协会而言,通过电子年票也可实现对门票销售公开透明的监管,有利于杜绝关系票和灰色收入。
王庆伶坦言,电子年票对解决两个问题很有帮助,一是解决旅游淡季过淡,众所周知,北京周边景区冬季多数因为处于淡季而关门停业,但实际上很多公园、寺庙、溶洞类型的景区只要经过有针对性的策划,建立高效的营销手段和平台,冬季旅游市场依然具有很大潜力;一是通过电子年票在逐步推广过程中促进景区不断提升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完善,发挥客流量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电子年票未来还将引入大数据分析,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通过对游客基本信息、出游频度、时间、爱好、出行方式等多样化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针对学生、老年、登山、攀岩等不同用户群体进行精准的旅游信息投放。”李纯刚认为,尽管目前电子年票主要定位于游客与景区之间的应用平台,但大数据无疑将充分激发双方的创造力。
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烹饪协会在近日发布了《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25569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创下20多年以来的最低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高端餐饮更是受挫严重,是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大众化餐饮发展势头良好。
透过餐饮消费这面镜子,我们可以观察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消费与文化的关系。说到底,人们对消费品和消费模式的选择乃是对与自身经济和社会条件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还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再生产活动,更是一个塑造自我和社会认同的过程。
物质生活的渐次丰裕,减少了资源约束条件对消费选择的限制,使得消费获得了一个相对自由的选择和表现空间。在今天的中国,身份的象征相当一部分还体现在吃上。人们通常按照食物的品质和成本赋予其差异化的符号意义,稀缺的食材、考究的工艺共同成就了美食在等级化的金字塔体系中占据高位。高端餐饮巧妙地迎合了消费者的符号消费需求,将“吃喝风”的虚火越烧越旺。
对于老百姓来说,高端餐饮之所以高不可攀,就在于消费和身价、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直接挂钩。伴随着制度建设的加强,禁令频频之下,权力在法外运行的空间进一步压缩,与身份相关的特权式福利逐渐减少,餐饮消费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和限制,高端餐饮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为了应对需求疲软、业绩大幅下滑的“颓势”,月子房、午后茶也好,团购促销也罢,都不过是一些星级酒店暂时的“自我救赎”。高端餐饮只有“另辟蹊径”,打破虚荣的面子消费,走出“符号经济学”的误区,降低消费门槛,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买单”,才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长期是一个农业社会,吃饭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公众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往往和吃饭问题紧密相连,老百姓也从来都不缺乏对餐饮消费的热情。如何将普通消费者这种热情转化为高端餐饮的“源头活水”,如何实现“叫好又叫座”,这种转型的压力和创新的挑战,考验着餐饮行业每一个从业者。
在餐饮消费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高端餐饮只有从“小众”走向“大众”,以可口的食物、优质的服务和“接地气”的价格吸引普通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才能让“舌尖经济”实现口碑与经济的双赢。
主编:孙振杰 电子邮箱:tourismtrends@126.com
地址: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 欢迎各位师生投稿、提供相关信息!